IUL 的设计就是赌:现金价值增长速度 ≥ 年龄带来的 COI 上升速度,并如何做到保底锁利
IUL(指数型万能寿险)成本逻辑的核心点。我们来拆开说明:
1. IUL 的收费结构
在 IUL 中,保费拆成几部分:
-
保险成本(Cost of Insurance, COI) → 这是“买保障”的费用,每年扣除。
-
管理费 & 行政费
-
剩余部分 → 进入你的现金价值账户(做指数挂钩的增长)。
COI 通常采用 逐年递增的“年金纯保费表”(类似一年期定期寿险的价格)。
👉 所以,年龄越大,COI 越高。
2. 现金价值的作用
-
现金价值会充当“储蓄池”,可以 帮你抵消一部分成本。
-
每年需要扣的 COI = (当年保险公司要求的风险保额)×(每千元保额的成本率)。
-
其中 风险保额(Net Amount at Risk) = 身故赔偿金 − 现金价值。
举个例子:
-
身故赔偿金 = $500,000
-
现金价值 = $18,000(现在)
→ 风险保额 = $482,000 -
如果未来现金价值 = $200,000
→ 风险保额 = $300,000
👉 现金价值越高,需要买的“纯保险”部分越少,所以实际扣的费用会降低。
3. 为什么会出现“矛盾感觉”?
✔️ 年龄增长 → 每千元 COI 费率增加(越来越贵)
✔️ 现金价值增长 → 风险保额减少(被扣的费用比例下降)
这两股力量同时存在:
-
前期(现金价值低):COI 增加带来成本上升 → 感觉“很贵”。
-
中后期(现金价值大幅增长):风险保额逐渐变小,抵消了部分年龄增长的影响。
如果现金价值增长得快,整体成本会“相对下降”或趋于稳定。
如果现金价值增长慢,COI 费用会不断吃掉现金价值,甚至可能导致保单失效。
4. 结论
-
理论上:现金价值增长能降低净成本负担。
-
现实中:年龄增长一定会让 COI 上升,这是无法避免的。
-
IUL 的设计就是赌:现金价值增长速度 ≥ 年龄带来的 COI 上升速度。
-
如果现金价值没增长好(市场表现差/保费不足/费用过高),保单很容易“爆仓”失效。
一份 **IUL(指数万能寿险)**保单设计时,确实有许多“变量”(Parameters),这些变量的组合会直接决定你的 成本结构、现金价值增长潜力、以及保单能不能顺利“活下去”。我帮你梳理成几个大类:
1. 保费(Premium Funding Variables)
-
缴费方式:一次性、定期(月缴/年缴)、灵活缴(可加大或减少)
-
缴费水平:最低保费(维持保单有效的基本成本) vs 目标保费 vs 最高免税额度(MEC 限制)
-
缴费年限:缴多久(10年/20年/终身)影响现金价值积累和 COI 的压力
2. 身故保障设计(Death Benefit Options)
-
Option A(水平型,Level Death Benefit):死亡赔偿金 = 固定保额(如 $500,000),现金价值越高,净风险保额越低 → 有利于降低长期 COI。
-
Option B(递增型,Increasing Death Benefit):死亡赔偿金 = 固定保额 + 现金价值,前期保障多,但长期成本更高。
-
Option C(有的公司提供 Hybrid):某些阶段可以切换。
3. 现金价值增长相关变量
-
指数账户选择:如 S&P 500、Nasdaq、Hang Seng 指数等
-
Cap(上限利率):比如指数回报 20%,但 IUL 可能只给你 10%
-
Floor(保底利率):比如最差年份也至少有 0%(不亏本,但会扣费)
-
Participation Rate(参与率):公司规定你能拿到指数涨幅的百分比,比如 80%
4. 成本费用(Policy Charges Variables)
-
COI(Cost of Insurance):逐年递增,取决于年龄、性别、体况、风险类别
-
Policy Fee(保单管理费):固定或按比例扣
-
Surrender Charge(退保费用):前 10-15 年逐年减少
-
Loan Interest(贷款利率):决定你能不能高效把现金价值借出来
5. 灵活操作变量
-
贷款模式:Standard loan / Wash loan / Participating loan(不同利率和现金价值挂钩方式)
-
部分提取(Partial Withdrawal):会减少现金价值,也可能减少保额
-
保单减额(Face Amount Reduction):降低身故保额以减轻 COI 压力
6. 外部设计变量
-
是否放入信托(如 ILIT) → 决定是否进入遗产税
-
是否与退休规划/年金策略结合 → 决定保单定位是保障型还是理财型
✅ 总结一下:
IUL 的关键变量主要有三类:
-
输入变量(你交多少、交多久、交得是否灵活)
-
增长变量(指数账户、Cap、Floor、参与率)
-
费用变量(COI 随年龄上涨,能否被现金价值抵消)
👉 所以,IUL 的“玩法”在于设计一个平衡:现金价值增长 ≥ 费用上升速度。
为什么 **Option B(递增型身故赔偿金)**会导致长期成本更高?原因在于它和 风险保额(Net Amount at Risk) 的计算方式有关。
1. Option A vs Option B 的公式对比
-
Option A(水平型)
身故赔偿金 = 固定保额(例如 $500,000)
→ 现金价值增加后,风险保额 = $500,000 − 现金价值
→ 随着现金价值增长,保险公司承担的“纯风险”逐年下降 -
Option B(递增型)
身故赔偿金 = 固定保额 + 现金价值
→ 风险保额 = 固定保额(始终不变)
→ 即使现金价值增加,保险公司仍然要承担相同的风险额
2. 为什么 Option B 成本更高
-
风险保额不会下降
在 Option A 中,现金价值慢慢长大,风险保额逐渐缩小(比如 50万 − 20万 = 30万 → 50万 − 40万 = 10万)。
在 Option B 中,风险保额一直保持 50万,不会因为现金价值增加而下降。 -
COI(Cost of Insurance)逐年递增
COI 是按“风险保额 × 每千元费率”计算的。随着年龄增长,每千元费率越来越贵。-
Option A:风险保额随时间减少 → 抵消了部分年龄增加带来的费用上升。
-
Option B:风险保额固定不变 → 每年要付的 COI 随年龄持续上涨。
-
-
长期现金价值被侵蚀
因为费用更高,长期来看 Option B 对现金价值积累的压力更大。
3. 为什么有人选 Option B?
-
前期保障额更大:
比如你有 50万保额 + 现金价值 5万 = 身故赔偿金 55万。保障随现金价值一起增长。 -
适合想最大化保障额度的人:
例如年轻时希望留给家人的赔偿金尽量多,而不介意长期的成本。
✅ 总结
-
Option A:长期更省钱,现金价值增长后 COI 负担下降,适合想要积累现金的人。
-
Option B:保障更高,但 COI 始终维持在高位,长期成本一定更高。
**IUL(指数型万能寿险)**的核心卖点之一:既能参与市场上涨,又能保证不亏(保底利率,俗称“锁利”)。
我们来分解一下它的运作原理:
1. IUL 的“保底”机制
-
每年现金价值会分配到一个 指数账户(例如 S&P 500)。
-
保险公司会给你规定一个 Floor(保底利率),通常是 0% 或 1%。
👉 意味着如果一年指数表现为 -20%,你的账户不会扣损失,而是记作 0%(或者 1%)。 -
同时,设定一个 Cap(封顶利率),比如 10% 或 12%。
👉 如果指数涨了 25%,你最多只能拿到 10%-12%。
所以结果是:
-
下跌年份 → 不亏(锁在 0% 或 1%)。
-
上涨年份 → 拿到部分涨幅(被 Cap 限制)。
2. 保险公司如何做到“不亏”?
保险公司并不是直接拿你的钱去买股票,而是采用一种 “债券 + 期权”组合”:
-
大部分资金买固定收益(债券)
-
比如你的保费扣除费用后,剩余的钱主要买长期投资级债券。
-
债券利息收益用来保证 本金安全 + 保底利率(0%-1%)。
-
-
一小部分资金买指数期权
-
用债券赚来的利息去买看涨期权(call options),挂钩 S&P 500 等指数。
-
如果指数上涨,期权带来收益 → 分配给保单(但设 Cap)。
-
如果指数下跌,期权失效 → 保单至少还能保证 0% 增长,因为本金在债券里。
-
👉 这就是为什么 IUL 能保证 不亏本金,同时又能分享一部分市场上涨。
3. 为什么有“封顶 Cap”?
因为保险公司买期权的资金有限:
-
债券利息只能覆盖一定数量的期权成本。
-
如果指数涨太多,超出期权收益范围,保险公司无法无限制支付,所以设置 Cap。
换句话说:保底是靠债券,向上收益是靠期权,而 Cap 是因为期权买得不够多。
4. 总结
IUL 的“保底锁利”机制本质是:
-
下行保护:通过债券保证本金安全 → Floor 0%-1%
-
上行参与:通过期权获取部分市场收益 → Cap 限制
-
最终效果:锁住最低收益,不随市场下跌亏损,但上涨时收益有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