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美食教学备课材料(教案示例)
整理一份 示范性备课材料(教案)+课件结构大纲,以 W1 立春 | 春饼 + 咬春故事 为例。
这套模板可作为后续 24 节气、面点、鲁菜/川菜课程的参考格式。
📖 中华美食教学备课材料(教案示例)
课程主题:立春 · 春饼 & “咬春”故事
一、教学目标
-
让学员了解 立春节气习俗 与“咬春”的文化寓意。
-
学习 春饼的制作方法(和面、烙饼、卷菜)。
-
提升学员对 中华饮食文化与节气养生智慧 的兴趣。
二、教学流程(90分钟)
1. 课程导入(10分钟)
-
播放一段视频或图片(立春、迎春画面)
-
提问:“大家知道中国人在立春这天会吃什么吗?”
-
引出:立春吃春饼,称为“咬春”,寓意迎接春天、带来健康与好运。
2. 文化故事讲解(10分钟)
-
介绍立春的历史与习俗:
-
古代祭春礼仪;
-
“咬春”寓意:吃春饼/春卷驱寒迎暖;
-
春饼搭配蔬菜,象征生机勃勃。
-
-
中英文双语关键词:
-
立春 Lichun (Beginning of Spring)
-
咬春 Yaochun (Bite the Spring)
-
春饼 Chunbing (Spring Pancake)
-
3. 示范操作(20分钟)
-
和面(面粉+温水+盐 → 揉成面团 → 醒面15分钟)
-
分剂子 → 擀成薄饼
-
平底锅烙饼(无需油,讲解“干烙”的传统做法)
4. 学员动手实操(30分钟)
-
分组操作:学员擀饼、烙饼、卷菜
-
教师巡回指导:控制火候、保持薄度
5. 品尝与互动(15分钟)
-
每人卷一份春饼(配胡萝卜丝、黄瓜丝、豆芽、炒肉丝等)
-
分享感受 → “吃春饼就像把春天卷进嘴里”
-
互动问答:请学员复述“咬春”的寓意
6. 总结 & 布置延伸任务(5分钟)
-
总结:立春习俗 → 春饼制作 → 文化寓意
-
延伸:回家可尝试“春卷”的做法,并在微信群/小红书/TikTok分享作品
三、所需材料/设备
-
设备:电磁炉/平底锅/小美料理机/擀面杖/案板
-
食材包(课堂发放+线上销售同款)
-
面粉、盐、胡萝卜丝、黄瓜丝、豆芽、炒肉丝、酱料
-
-
文化展示:
-
海报:二十四节气图
-
黑板/大屏幕:关键词中英文
-
四、课堂亮点
-
文化+操作结合:不是单纯吃,而是体验背后的文化。
-
亲子/家庭友好:适合孩子参与擀饼、卷菜。
-
线上延伸:学员可购买“春饼食材包”,带回家复现。
🎞 课件结构(PPT大纲)
建议做成 8–10 页,视觉风格:中式卷轴+春天绿色元素。
PPT 内容安排:
-
封面:
-
标题:中华美食教学 · 立春春饼
-
副标题:Bite the Spring, Welcome the Spring 🌱
-
-
课程目标:
-
学习春饼制作
-
了解“咬春”习俗
-
体验中华饮食文化
-
-
立春简介:
-
立春 = 24节气之首
-
象征春天开始,万物复苏
-
-
咬春故事:
-
古人迎春
-
春饼寓意健康与好运
-
“吃春饼卷万物”
-
-
春饼制作步骤(图示):
-
和面 → 擀饼 → 烙饼 → 卷菜
-
-
实操环节说明:
-
小组分工
-
安全注意事项
-
-
成果展示:
-
春饼卷菜照片
-
鼓励学员晒作品
-
-
总结 & 延伸:
-
春饼 = 立春习俗
-
延伸:春卷、立春养生美食
-
-
互动问答页(留白,可现场互动)
📌 总结:
这一节课 文化+美食+互动 三位一体:
-
吃的部分:春饼
-
讲的部分:咬春故事
-
学的部分:动手做春饼
-
延伸:线上食材包,扩大传播